夜冢
1
他们相识时,她不过九岁。
天色晴朗明净,宫墙上的花枝一点儿一点儿地抽出了新芽。她笔直地跪在软垫上,在书案前抄写《史记》中的一章。
长明斋的书架直修到屋顶,高大的殿室内竟像是幽深的迷宫。明姝的腰背早紧绷得酸痛不已,却不敢放松一丝。身后的嬷嬷手执戒尺,只要公主弯一下腰,便要在她背上再敲十下。
陛下子嗣单薄,女儿独她一个,她是皇帝的掌上明珠,却又要为这宠爱付出十分的努力。皇帝极看重她的课业,因她这一章没有背熟,便要跪着抄写百遍才行。
书斋里培植着白色荼蘼,花开得极好,白云雪涛一般,盈盈的香漫了一室,轻轻浅浅地没入鼻端。她轻嗅着花的清香,又偷眼去看另一边的沈容彻。
那个比她稍大些许的少年斜靠在案上,一只手托腮,一只手握着毛笔在纸上涂抹。矮几与地板上散着写过的宣纸,风一吹,便翻起满地的窸窣声。
明姝知道他是沈蒙将军的幼子,皇太后的远房侄孙,同样是被捧着长大的。因为他与京中的纨绔子弟打架闹事被太后知晓,于是罚他到这儿抄半个月佛经。
她悄悄地看他,觉得他白净好看,一点儿都不像会打架的样子。沈容彻发觉她的小动作,抬眼对上她的目光,她立时就愣住了,接着做错事般连忙躲开视线,垂眸写字。
沈容彻便在心中暗笑,他常听闻这粉雕玉琢的小公主被养得如何娇蛮,太后还特地嘱咐他不许欺负明姝。其实她怕生、羞怯,没有丝毫娇蛮的模样,让人觉得想要亲近,他又怎么会欺负她呢?
后来,她每日下了晨课,就有沈容彻陪她在书斋一起习字。
这天,明姝换了常服进了书斋,赤足坐在垫子上,一抬眼就看见书几上放着一只陶泥的五色小雀,她惊喜地握在手里,回头去看他。他很漫不经心的样子,点了点头,道:“给你的。”
明姝眼里欢喜的光都要溢出来了。宫里虽然多的是珍宝,却没有这样的新巧玩艺儿。她的眼都笑成了弯弯的月牙,又脆生生地道谢:“谢谢容彻哥哥!”
她和沈容彻就这样亲近了起来。
天气渐热,她习字到午后总是犯困,写着写着就眯了眼,头一点一点地打瞌睡,柔软的睫毛微颤,在脸上投下浅浅小小的阴影。他看着她的样子实在可爱,总是忍着笑不叫醒她。有一次嬷嬷在时,她忍不住乏打起了盹儿,臂上就重重地挨了一尺,身后的嬷嬷严肃地皱眉道:“公主,专心。”
她被惊醒,睡着感觉不到疼,写了两笔字才觉得手臂又疼又麻,这时头顶传来一声嗤笑,笑她笨笨的样子。第二日,桌上便多了一个漆金小盒,里面盛着银粟胶,香气扑鼻,又能清心醒神。
虽然她贪玩儿贪睡,但读书时专心致志,一心一意,沈容彻却依旧是散漫的样子。她垂眸翻书、背诵,他觉得无聊,在纸上随意涂写一气,然后揉成纸团扔在她面前。她视若无物,下一刻,却又有一个纸团丢在她头上。
明姝不胜其扰,噘着嘴将纸摊开,纸上写着乡野间的鬼怪故事,再看一张,上面却是画着个极丑的小人儿,也在看书。
不及看完,她就忍不住“扑哧”一声笑出来,抬头看他,他也在看着她笑。他眸色剔透,面容生得清俊,看人时眉尖轻挑,笑得明朗,完全是不谙世深的少年模样。
窗外的鸟雀栖在绿荫之中,叽叽喳喳叫得欢快,天高云淡,风舒日和。日后回想,这段岁月竟是那样温和,那样奢侈的时光。
2
七月十五是中元节,陛下大宴皇亲,元合殿灯火通明,欢声绕梁。他却拉着她偷偷离席,两人躲到了望景台上。
天还没有黑透,尤有残霞盘桓在天际,皇城里却已燃起了连绵的宫灯。沈容彻攀住围栏,轻轻松松地跃到瓦檐上,回身向明姝伸手。她犹豫了一瞬,又立马欢喜地握住,同样翻上了房檐。
他们两个坐在房檐上看星星,不过一会儿就被遣来寻人的宫人看见,她的贴身宫女阿杏急得眼泪都冒出来了。明姝被扶着下来,看着阿杏的样子,只觉得好笑:“不妨事的,只是在那上面看看风景,摔不着。”
阿杏惨白着脸,张了张嘴,发出的声音是嘶哑的:“公主……秦妃娘娘出事了……娘娘席中忽然觉得腹部绞痛,现在已经叫了太医来诊……”
几颗冷星缀在天边,夜凉如水,她忽然觉得遍体生寒。
明姝晃了晃,被沈容彻急忙扶住。他安慰她的话她一个字都没听进去,呆了半晌,她猛地推开身边众人,提着裙裾朝元合殿急急地奔去。
平阳宫里依旧有微弱的烛火,殿室昏暗而空旷,房间尽头是巨大的白色纱帐,后面就是秦妃的灵位。
明姝一身白裙,默默地跪在蒲团上,乌黑的长发从背后散下来,在烛光下闪着幽深的光。
沈容彻站在她身后,犹豫许久,才将手轻轻地放在她的肩上,道:“明泫睡着了。”
允德六年的秋天,贵妃秦氏在中元节因难产薨逝,肚子里的皇子也没能保住。这几日陛下悲痛不已,茶饭不思,每晚都要默默无言地在平阳宫待几个时辰,要陈大监百般规劝才肯回去休息。明姝公主不要人陪,在灵前跪了三晚。
沈容彻感觉手下的肩膀那样单薄瘦弱,他吃了一惊,也觉得心疼,想说些什么,未待开口,明姝却先开了口,声音很低:“明泫很喜欢你。”
明泫是比她小五岁的胞弟,秦妃去后他一直哭闹不止,倒是沈容彻一哄就好了。
他安慰地握住她的手,明姝缓缓地回头,两颗泪珠顺着脸颊滑下,滴在他的手上。那一瞬间,他竟想抽回手去。那泪珠是滚烫的,灼伤了他的皮肉,直痛到骨头里。
这是她第一次在他面前哭。她是十分骄傲的公主,几年前开始学骑射时,日日在靶场练箭,他也跑来教她,她的指尖都磨得肿起来,却从没有掉过一滴眼泪。
夜这么静,周围的黑暗似是能将人也吞噬掉。他望着她眼里的寒冰,忽然发现她已坠落到深渊里。
又是一年秋猎,文武百官随行出游。大皇子骑着马毕恭毕敬地落后一步,她却骑马陪在陛下身旁。一身赤金的骑服,脊背挺得笔直,身影平添了许多英气。
她出落得明媚动人,却没有一般女孩子的娇柔娴静,眼波是坚定果决的。她变了许多,不复从前灵动天真的模样。她曾经那样开朗,虽然如今脸上的笑容少了,但依旧是光芒万丈,尊贵逼人。
秦妃薨逝后,投在她身上的圣恩越发浩大。陛下极关心明泫,更关心她。有人讨好皇帝,说她风华绝代,一举一动与陛下如何的像,眉宇间似有帝王气度。
这样赞一位公主有些不合适,但陛下大悦。自此,人人便知道她是被宠上了天。
猎场上休息时,陛下饶有兴趣地看各位世家公子骑马比箭,明姝陪在后面。沈容彻自幼习武,轻而易举地夺了头筹。少年人意气风发,她远远看着,脸忽然红了。
她牵着马去找他,说等到秋底灯节,他们可以一起出宫赶集会,上次一起去的酒坊就很好,他们还可以饮酒赏花……沈容彻认真地听着,露出一抹浅笑。他的长相并不张扬,笑起来时却如光芒骤至,动人心魄。
明姝看着他凝神,在许多个日夜的陪伴里,所有一切早已生根发芽。公主眼里光如星河,闪烁的炽热感情,没有人看不到。
沈容彻忽然俯下身,伸手轻轻地放在她的头顶。他们离得那样近,倒影都清清楚楚地落在彼此的眼里。
无声的叹息从唇齿间缓缓流出,他垂下眼眸,掩住即将翻涌而出的情感。沈容彻直起身,从她发间拈起一片落叶。
“明姝,”他看着指间的红叶,顿了许久,道,“过段时日,我就要和父亲去北疆了。”
3
朝堂并不安稳,胡人大举侵犯,来势汹汹,边疆境况危急。沈将军自请镇守边关,和沈容彻秋后就赶赴北疆。
明姝不愿让他离京,不愿他以身涉险。可陛下最近消瘦了许多,为这些事焦心上火,身体更加不好。她荣宠在身,却也知晓分寸,只得将请求陛下的话吞咽回去。
绵绵秋雨下了一个月,探子回报的消息接连不断。她提着的心又放下心来。报回的都是好消息。沈家父子顺利赴关,稳住了大局;沈将军运筹帷幄,将胡人打得溃不成军;逼近的战线被一点儿一点儿回推……
频传的捷报令陛下的面色也舒朗了许多。
她叫人煮了药膳又亲自送去,陛下正在看折子,看见明姝,不苟言笑的面容立时有了笑意。
她捧着碗送到他面前,也不遮掩,道:“父皇,容彻哥哥能回京了吗?”
皇帝放下奏折,接过药膳喝了一口,笑意盈盈地看她,道:“战事虽平稳了些,但这就急急地把他召回,怕会有将士不满。”
“可既是父皇的命令,谁敢不满?”
皇帝握住明姝的手,并无答言。明泫像他,但她不像。她生得动人,像极了她的母亲,他的眼角忽然有些湿润。
皇帝顿了顿,意味深长地笑起来,道:“那就让沈容彻年后回京吧。”
他收回手,明姝欢喜地退了出去。皇帝端起碗,闻着淡淡的苦味,微微一笑,恍惚般自言自语:“父皇的身体不行喽……”
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声,皇帝将手帕随意扔在一旁,上面沾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。
陈大监默默地上前收掉帕子,一如皇帝的吩咐,不惊动人,忙时连太医都不见。
“传我的旨意……”他挥手示意,一字一句地缓缓道出,陈大监忙噤声谨记,领命而去。
这一年的春节,宫里一如往年热闹繁忙,明姝却觉得索然无味,只盼着沈容彻回京。得知他回来的消息,她更是亲自去将军府迎接。
黑甲侍卫守卫严密,将街上的行人屏退。那天下着蒙蒙细雨,阿杏给她打伞却被推开。她伸出手去接柔和的雨丝,那指尖如玉一般,闪着莹莹的光。
这样的天色,她最喜欢。
一辆轻辇不急不缓地朝将军府而来,停在门前。沈容彻骑马在前。明姝远远地就看到了他,顿时心情大好。
他瘦了些,却依旧好看,经过了血战沙场,他眉目间有了戾气,却又更显得英姿勃发。
他勒住马,跃下马背,站了片刻,随后他行至车辇前伸出手轻轻地唤了声什么,就有一只娇嫩的手打开车门,接着那手便落在了沈容彻的掌心上。
明姝勾起的嘴角一瞬间凝住,她盯着他手上那一寸雪白。一位亭亭少女被扶下了车,是个静柔娇小的姑娘,如一朵娇艳的花开在雨中。
那手下车后便收了回去,沈容彻笑着迎了上来,道:“明姝,你怎么在这儿?”
她叫了一声“容彻哥哥”,便猛地扑进他的怀里。她再抬起头,眼里的喜悦与思念都化成笑意,那样闪烁的亮光,刺得他心痛。
“你怎么样?有没有受伤?我看你瘦了许多。”
那位姑娘在几步远的地方跪拜行礼,她只点点头。姑娘默默地无声地站起来退到远处。明姝和沈容彻并肩走进府邸。自始至终,她都没有正眼看那位姑娘。
夜晚回到宫中,明姝问起怎会有女眷随军,阿杏早已打听清楚。那女孩子叫绘晴,她父亲医术高明,在京颇有声望。沈将军赴北疆时命他们随行,以备不时之需。对他们平民百姓来说,这可是极大的荣誉。
只不知为何,绘睛跟着沈容彻一同回了京。
阿杏看着明姝的脸色,又小心地道:“听说她父亲确是妙手,治好了沈将军的伤,将军就有意……”
话说到此,阿杏已不敢再开口。明姝面上的反应淡淡的,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。她坐在镜前摘掉头上的珠钗,忽然轻轻一笑。
“过几日传进宫来,我见见她。”
雨至晚间才停,此时房檐上还有落水,滴滴答答,衬得夜晚越发幽静。侍婢走上前来熄掉烛火,那一点儿红芒奋力地跃动,转瞬间消失不见。
天气才稍稍暖了一点儿,突然又下起雨。酒楼里的火炉将整个房间烤得暖意融融,明姝和沈容彻坐在窗边饮酒赏雨。明姝裹着一件狐皮长袍,昏暖的光线照得她越发眉眼如画。
绘睛前几日进宫触怒公主,被杖责二十,从此不得旨意,不许进京。她明明之前就暂住将军府,沈容彻却像是不知道一般。
明姝手撑着通红的脸颊,眸子明亮如水,定定地看着他。她早已醉了,却安安静静的,没有不当言行,又过了一会儿,便趴到桌上合目睡着了,像个天真的孩童。
沈容彻哭笑不得,起身扶她,手触在她滚烫的肌肤上,才知道她是真的醉了。她从前从未喝得这样多过,他轻声唤她,她却睡得香甜安稳。
他凑过来,犹疑了一瞬却又忽然停住。她睡着了,嘴角还带着笑意,平日里那样的殊荣尊贵,却在他面前尽情恣意。娇艳欲滴的唇被酒酿染成樱桃红色,他恍惚地轻轻地俯下身,却又停在了离她不过几寸远的地方。
窗外的雨越下越大,迷蒙的灯光,一梦情殇。那是多少不为人知的深情,越过迢迢山河,悠长岁月,最终却停在了离她寸许的地步。
外患未平,内忧又起,青州贼寇叛乱,朝堂不安。有臣子上奏,调沈副将沈盛前去平叛。又有臣子请奏,陛下应早立太子,以安江山社稷。
陛下面色从容,御笔写了调令,却只给三千军马,其余不作理会。一时满朝哗然,皇帝却起身退朝。
听闻消息,明姝急急地赶来。
皇帝坐在榻上看书,她抬步上前跪下道:“求父皇收回成命,调沈盛将军回来。”